网站首页|公告通知|新闻动态|科技政策|入驻机构|技术需求|企业展示|客户留言|关于我们|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政策
安徽省科技政策
市县区科技政策
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农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编辑日期:2014-03-27  作者/编辑:超级管理员  点击数:936次

科农〔2014〕8号

各市及广德县、宿松县科技局、经信委、农机局:

为贯彻落实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精神,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促进农机产业提档升级,达到国内农机产业发达省份水平,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自主创新、加速转化、结构优化、产业提升”的总体思路,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融合,产学研与推广应用相结合,解决农业生产与农机技术装备的供需矛盾,提升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实现农机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目标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推相结合的农机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选择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建成有效协调的农机产业自主创新平台,在部分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重点新产品上取得突破,实现农机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15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400万千瓦,农机工业产值550亿,农业机械化经营服务总收入550亿元。

三、主要任务

1.加快农机信息化平台及基层站点建设。围绕我省农机生产、销售、补贴、维修、报废、跨区作业调度、燃料及零配件的供应、农机手培训等方面的需求,完善安徽省农机社会化服务专业平台的政务版和商务版,支持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建立基层信息站点,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信息化、网络化。

2.加大种业、农机及农艺深度融合。建立科研院所、生产企业、推广部门协作攻关机制,加强品种的开发研究,推进大田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开展在育种、栽培和管理方式上适宜机械化生产工艺等指标研究,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开发一批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新装备。

3.加强特种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围绕我省丘陵山区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机械轻量化技术、小型履带多功能底盘技术研究,重点在板栗、核桃、茶叶等作物的施肥、喷药、修剪、采摘与脱脯环节取得突破,开发适宜在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江淮丘陵等地区使用的轻便型、轻简化农机技术装备,加快特色农业生产机械装备的转型升级。

4.加快农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农用动力、拖拉机、收获机械等重点领域, 开展一系列的重大技术创新活动,建立一批相对独立和面向全行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凝聚优秀研发人才,集中力量攻克困扰农机产业发展的工艺材料、基础部件、关键作业装备等技术瓶颈,为农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5.实施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示范工程。加大对公益性农机行业科研专项的支持,提升农业机械新技术新装备的示范推广功能。以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为核心,开展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过程机械化集成技术研发,在育种、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和秸秆还田等环节推广一批新装备,建立一批示范区。

6.建立农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坚持面向市场、平等自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农机装备优势科技资源、先进制造能力和产业优势人才,建立农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协作机制,构建农机产业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农机产业共性及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7.加强大马力农机专项研发。围绕我省小麦、玉米、水稻等主导产业,开展高地隙大马力拖拉机底盘、动力换档,大型稻麦联合收获机静液压驱动底盘、大喂入量脱粒分离、玉米籽粒直收及秸秆切碎一体化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适宜皖北、江淮之间高效节能型大马力农机装备,提高农机装备产品技术档次和产品供给能力。

8.加强农机标准体系建设。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建立农机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的协作机制以及农机生产和销售准入机制,研究制定一批适合我省省情的农机产品技术标准,构建科学、统一、协调的农机标准和作业体系,实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主机与配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生产。

9.加快农机专业人才培养。发挥我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人才优势,加大农机实用人才的培养和培育,加强农机研发、生产、维修服务和管理等各方面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教育、科技和管理等“三支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农机企业与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社企共建”,实现政企联动。

10.加强农机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我省大型农机制造企业参与对外援助和国际合作项目,扩大优势农机产品出口。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大马力拖拉机、多功能收割机等先进农机具制造技术水平。

四、保障措施

1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多部门协同运行机制,成立科技支撑农机产业发展协调小组,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农机局为组长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处室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农村处,负责日常协调工作。

12.创新运行模式。鼓励农机企业开展产品研发、使用、维修和操作培训等工作,建立以奖代补机制。支持农机服务组织作为项目承担和实施主体,将农机购置补贴、报废更新补贴、作业补贴等项目资金向农机服务组织倾斜。

13.加强科技支持。在现有的农业机械财政支持项目和基础建设项目基础上,通过科技专项项目,积极推进农机企业、科研院所与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农机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农机信息化服务示范网点。

14.加大政策扶持。加大财政、金融、税收等支持力度,建立一批品种、农机和农艺融合试验示范基地,优先安排专项资金和试验示范项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粮食主产区、非主产区产粮大县等倾斜,向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倾斜,向家庭农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倾斜。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2014年2月28日

舒城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舒城县梅河路145号原乡镇企业局三楼
电话:0564-8668376 传真:0564-7228800
皖ICP备19007964号-1 设计:傻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