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后,安徽省政府也于近期出台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流通业发展意见》),对国务院文件内容进行了细化和创新。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流通业发展意见》更加突出流通业发展地位,首次提出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流通业发展意见》从规划、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提出多项支持政策,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扶持流通业发展的含金量最高的一份文件。”省商务厅副厅长潘万金表示。
流通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流通在连接生产、促进生产、引导消费、吸纳就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各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我省流通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繁荣活跃”的良好态势。2012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685.6亿元,增长16%,增速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二。2012年全行业法人企业总数8.77万个,资产总量超5000亿元,就业人员近600万。在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流通产业结构正不断优化。2012年,流通业限额以上企业达到6574家,民营企业占全省限上企业总量的52.7%。
与此同时,我省流通业市场体系正日趋完善。2012年,我省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达1400多个,其中亿元以上市场143个。全省连锁化率达到21%,高出全国1个百分点,限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比率超过50%。
然而,在流通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十分突出。据潘万金介绍,目前我省流通业还面临着主体竞争力不强、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体系仍不健全等难题。据了解,2012年我省流通业法人企业平均资产规模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0%,限额以上企业数量在中部排名靠后,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等现代流通方式尚处于起步阶段。
流通企业享多项政策优惠
《流通业发展意见》描绘了近、远期的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全省限额以上流通企业超过1万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500亿元,流通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0%;到2020年,全省建成交易额亿元以上市场200个,其中百亿元大型市场20个,所有中心镇、中心村实现商贸中心、配送中心、直营连锁超市全覆盖。
为此,《流通业发展意见》重点从完善网格规划、加大用地支持力度、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减轻企业税负等四个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流通业发展意见》提出,在落实强调国务院文件中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10%、政府出资购买部分商业用房用于必备商业网点建设的基础上,组织编制流通网络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政策加大了流通业用地的支持力度,提出对省级重大流通业项目和各地政府鼓励的流通设施建设用地予以优先保障。
小微企业贷款难也是目前流通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为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流通业发展意见》提出要安排现代流通业发展、市场体系建设等专项资金,各级政府投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通过资本补充、风险补助等方式,支持其为流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通过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等特殊行业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在开源的同时,政策也积极为流通企业进行节流。为减轻企业负担,在执行国家现有税收政策的同时,提出落实再生资源收回处理环节增值税优惠、家政服务业企业营业税免征、总部在安徽的连锁企业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等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流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并享受相关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