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科创〔2023〕号
各县区科技主管部门:
为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投入积极性,依据《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的实施意见》(六政办秘〔2020〕160号)精神,现就兑现2021年度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奖励政策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
申报单位须为在六安市境内登记注册并实际运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规上企业,建立了研发准备金制度,年度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1%以上。
二、补助标准
对于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1%以上且为正增长的规模以上企业,按其R&D经费的1%予以补助,增量部分按5%给予奖励,R&D经费较上年为负增长的,补助资金减半。奖补资金用于实施研发项目。
三、申报材料
1.六安市创新驱动专项资金申报书(附件1);
2.规上企业2020年度、2021年度的研发经费支出、主营业务收入证明材料;
3.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诚信承诺书。
四、申报程序及要求
1.企业网上申报。各申报企业对照申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六安市科技管理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填报,如实完整填写有关基本信息,上传相关附件证明材料。系统开放时间:2023年1月31日8:00,关闭时间:2023年2月12日17:30。申报企业需在线打印申报材料一份,于2月13日前报送至所属县区科技主管部门。
2.县区审核推荐。各县区科技部门要严格落实“最多跑一次”要求,指导申报企业做好在线填报工作;并对照申报条件和要求,对申报单位填报信息、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核把关,确保网上申报材料和纸质报送材料一致性。于2023年2月14日17:30前完成网上审核推荐工作,2月15日前将推荐文件、汇总表(附件2)和企业申报材料各一份报送至市政务中心科技局窗口。
3.2021年度社保为零的企业(2021年成立的除外),原则上不予推荐。2020、2021年所得税为零的企业,应提供相关说明材料及企业纳税所在地税务部门出具的证明。
4.各县区科技主管部门分别在“信用中国”“信用安徽”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对申报单位信用情况进
行核查,申报单位和法定代表人信用存在问题的不得推荐。
五、联系电话
市科技局规划科:0564-3379796
技术支持:
市科技局窗口:
特此通知。
附件:1.六安市创新驱动专项资金申报书
2.县(区)推荐申报2021年度研发经费支出奖励汇总表
3.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参考模板
2023年1月30日
附件1
六安市创新驱动专项资金申报书
项目名称:2021年度研发经费支出奖励
申报单位(盖章):
单位地址:
项目负责人:电子邮箱:
手机号码:联系电话:
归口管理单位:
申报日期: 2023年月日
六安市科技局
二〇二三年制
项目名称: | 2021年度研发经费支出奖励 |
归口管理单位: |
| 申报日期: |
|
单位名称(全称): |
|
单位所处行政区域: |
|
是否三证合一 : | □ 是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
□ 否 | 营业执照注册号: |
|
组织机构代码: |
|
税务登记证号: |
|
法定代表人: | 姓名: |
| 手机号: |
|
联系人: | 姓名: |
| 手机号: |
|
通讯地址: |
| 电子邮箱: |
|
单位类型: | 国有企业□ | 民营企业□ | 规上企业□ | 高新技术企业□ |
单位2020年度R&D经费支出: |
|
单位202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 |
|
单位2020年度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
|
单位2021年度R&D经费支出: |
|
单位2021年度主营业务收入: |
|
单位2021年度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
|
附件2
县(区)推荐申报2021年度研发经费支出奖励汇总表
县区科技主管部门(盖章): 负责人: 单位:万元
序号 | 单位名称 | 2020年度研发经费 | 202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 | 2020年度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 2021年度研发经费 | 2021年度主营业务收入 | 2021年度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 归口管理部门 | 备注 |
1 | XXX公司 |
|
|
|
|
|
| XX县科技局 |
|
2 |
|
|
|
|
|
|
|
|
|
3 |
|
|
|
|
|
|
|
|
|
4 |
|
|
|
|
|
|
|
|
|
5 |
|
|
|
|
|
|
|
|
|
附件3
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
(参考模板)
第一章总则
1.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研发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 研发准备金是指为保证XXX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资金需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或企业内部权力机构的决议,在研发项目实际展开前或研究开发过程中提前安排的专门用于内部研发项目支出的资金。
3.研发准备金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项目组或者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制订内部管理办法,加强对研发准备金的监督和管理。
4.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的管理按本制度执行。
(2006年12月4日,《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2007〕第41号):第38条:“企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所需经费,可以通过建立研发准备金筹措,据实列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2007年9月4日,《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规定:“四、企业可以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根据研发计划及资金需求,提前安排资金,确保研发资金的需要,研发费用按实际发生额列入成本(费用)”)。
第二章提取与分配
期初计提研发准备金是一种事前确认,以后会计期间发生的研发费用可用研发准备金冲抵。研发准备金可以按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也可以按企业可供分配的税后利润按一定比例提取,还可以由企业管理层按企业可供分配的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还可以由企业管理层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研究开发项目未来的总体资金需求核定一个数额等。企业可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方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计提研发准备金。
企业财务在一季度结束之前根据董事会(执行董事或者总经理)批准生效的“研发准备金预算”,据此提前准备研发经费并计提好研发准备金,确保按研发计划提供资金保障。
企业根据研发进度、各项目的研发预算在不同的研发项目之间进行研发准备金分配。
第三章使用范围
研发准备金的开支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人员人工费用。
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基金,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2.直接投入费用。
(1)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
(3)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以及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租赁费。
3.折旧费用
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费。
4.无形资产摊销
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包括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费用。
5.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6.其他相关费用
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如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的检索、分析、评议、论证、鉴定、评审、评估、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差旅费、会议费等。此项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
7.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费用。
第四章核算、报告与披露(或财务处理)
1.研发项目的立项与审批
企业研发部门(中心)会同战略发展、市场等部门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共同商讨企业未来的研发方向并确定新的研发项目,研发项目经董事长(总经理)同意后进行研发立项。
企业研发部门(中心)就已审批的研发项目任命项目负责人,董事长(总经理)同意后,项目负责人开始编制研发计划,包括研发经费的概算及研发项目计划表。
研发计划经过评审委员会(必要时研发计划可征求专家意见)的最终审批通过后,进入准备阶段。
2.研发准备金的预算编制
“研发费用资金预算”由每个研发项目组分别编制,对于研发过程中所需的新材料价格不明确的,在列预算时可以根据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进行预估,允许15%的预算误差率。同一研发人员参与不同项目的研发时,应将人工费合理分配,无法分配的需注明研发人员的研发工时数(估计)。
3.研发准备金的支出管理
(1)研发材料、设备、仪器、模具费用等支出,外包与外单位合作研发的费用支出必须先进行申请,申请或者使用时需注明所属项目,财务部门接到付款申请后首先应该审核该项目支出是否在预算范围内,所申请的支出财务部门应先行在对应的预算中进行扣除,费用实际发生时再予冲抵。如超出预算的财务部门不予通过,并提醒研发部门(中心)需要走追加预算的流程;
(2)研发人员的职工薪酬、研发设备的折旧、场地租赁等固定费用由财务部门按结算周期直接从预算中扣除;
(3)其它类别的研发费用发生之后,研发部门(中心)参照企业“财务报销制度”申请报销,财务部门据“研发费用资金预算”进行审核,支出在预算之内的,由部门主管审核,财务部门审核及总经理签字后可以报销,预算之外的费用必须经过企业总经理签核后才能报销,并应进行“追加预算”。
第五章核算、报告与披露(或财务处理)
1.研发准备金的核算
企业按照研发预算,提取当年预算使用的研发准备金作为研发项目的专项资金。计提研发准备金时,全部计入当期研发费用,预提不足的年末补计提。当年多计的研发准备金不提转回;当期发生研究支出时,当期直接冲减研发准备金。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文件的规定,研发支出需设置辅助帐核算,具体核算时,根据研发项目名称登记编号,专属费用采用直接对应的算法,公用费用采用总量计量再分摊的办法,对不同的费用采用不同的分摊依据,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支付时直接计入研发支出,达到资本化条件时支出转为无形资产。
2.研发准备金的披露
在与研发准备金配套的会计准则尚未出台前,年末未使用完的研发准备金,企业在会计报表的开发支出中列示。研发准备金在附注中将披露计提的依据(方法)、本年计提金额及本年实际支出金额、准备金结余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