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统计局 省科技厅
2011年,我省继续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引领,积极深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行业引领及区域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一、取得的主要进展
2011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工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了175个经济实体和478个研发机构,平均每百户工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分别共建1.4个经济实体和3.8个研发机构。
从开展项目数和投入经费看,均较大幅度增加。2011年,我省工业企业共实施限额(10万元)以上各类产学研R&D项目1393项,占全部在研R&D项目的27.1%,比重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支付给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R&D经费为6.98亿元,比上年增长32.2%。
从产业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活跃。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经济实体69个,共建研发机构198个,分别占全省的39.4%和41.4%,平均每百户分别共建4.5个和13个;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经济实体69个,共建研发机构287个,分别占全省的39.4%和60%,平均每百户分别共建7.2个和29.7个。
从区域看,产学研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合芜蚌和皖江地区。2011年,合芜蚌试验区工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经济实体116个,共建研发机构288个,分别占全省的66.3%和60.3%,平均每百户分别共建2.8个和6.8个。其中合肥、芜湖、蚌埠市工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分别共建经济实体37个、30个和49个,共建研发机构132个、111个和45个,三市两项指标均居全省前三甲。皖江示范区工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经济实体104个,共建研发机构350个,分别占全省的59.4%和73.4%,平均每百户分别共建1.3个和4.5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学研合作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1年,我省工业企业中,与高等院校和独立研究院所合作开展产学研仅491家,其中,合作兴办经济实体企业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1%多,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机构的企业不足4%,绝大部分企业未共建经济实体和研发机构。全部企业中,合作兴办经济实体数仅为175家,平均71家企业才兴办一家产学研共建经济实体;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数468家,平均27家企业才兴办一家产学研共建机构。
2、小微企业开展产学研条件和能力严重不足
在我省规模以上企业中,小微企业数占88.7%,由于受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其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工作能力远不及大中型企业。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小微企业的科技活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任重道远。
表不同规模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情况比较
指 标 | 全省平均 | 大中型企业 | 小微企业 |
企业数(个) | 12432 | 1401 | 11031 |
平均每户企业开展R&D经费外部支出(万元) | 11.52 | 90.36 | 1.50 |
平均每户企业对境内研究机构支出(万元) | 3.6 | 25.2 | 0.9 |
平均每户企业对境内高等学校支出(万元) | 2.0 | 13.9 | 0.5 |
每百户企业合作兴办产学研经济实体数(个) | 1.41 | 4.00 | 1.08 |
每百户企业合作共建产学研研发机构数(个) | 3.84 | 14.99 | 2.43 |
3、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缺乏密切合作
境内高校和研发机构是我省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但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相对较低,与企业生产尚不紧密,创新成果扩散难。2011年我省全部工业企业开展的9597个科技合作项目中,企业与境内高校和境内研究院所院所合作项目,平均经费支出292万元,而与境外机构或外商独资企业合作的项目,平均经费支出476万元,两者相差184万元。从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看,平均每个企业对境内研究机构、高等学校支出为139万元,仅为对境外R&D经费支出的企业的15%。企业不惜重金选择与境外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反映企业与境内相关机构合作缺少市场协作点。
三、三点建议
2011年,我省实施产学研R&D项目工业企业户均专利申请数15.5件,为没有实施R&D项目企业的15.9倍;实施产学研R&D项目工业企业户均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0.74项,为没有实施产学研R&D项目工业企业的20倍。因此,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比较显著的。
1、努力提升产学研合作空间
要重点发展共建技术中心或技术开发机构,联合创办高新技术经济实体、人才合作培养等产学研合作模式。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进入企业,与企业共建技术中心或技术开发机构;同时也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科技产品为龙头、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前提下,通过联营、投资、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与企业共同创办产学研合作实体,运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实现与企业的联合。
2、加强中小微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我省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大多缺少自行组建研发中心的能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众多中小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帮助,通过产学研合作,增强中小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强化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产学研三方应对技术开发与合作的利益分享、知识产权的归属和风险承担达成共识,预防知识产权纠纷;各方应明确各自的角色和定位,共同选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战略研究领域和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新技术;尽力克服与解决产学研合作中各自存在的问题,避免合作中的短期行为。